如今的红薯尚未改良,入口苦涩且带毒,吃了还会腹泻。因此,如今很少有人喜爱这东西,后世的红薯经过一代代改良,才变得甘甜可口。
而这些灾民之所以沦为灾民,是因为他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也没有种植的机会。
即便给了他们红薯又能怎样?
但如果给予灾民足够的土地,并提供高产的小麦种子,解决他们的困境不过是时间问题。
至于第三个选择任务……那所谓的称号究竟是什么?
总之,朱慈烺一眼便相中了第二个任务。
高产小麦,势在必得,不论任务具体要求是什么。
就在他准备做出选择时,突然被人问了一个问题。
走神之际被当场抓住,但朱慈烺并未感到一丝尴尬,反而顺着对方的问题继续说下去。
然而,当他提到征收商税时,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有人公然反对。
朱慈烺转过头,看向那位干瘦的老者。
虽没什么深刻印象,但他似乎是户部的。
“太子殿下,我国商税已经很高了,不能再加了。”
只这一句话,朱慈烺便清楚对方站在哪一边了。
出来反对的,定然是家中涉及经商之人。
大明一直有商税,但商税体系始终不完善。
加之世家贵族也参与经商,他们自然千方百计地规避税负。
海禁放开后,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少交一份税,就能多赚一份利,何乐不为?
但眼下问题是,他们不愿缴税。
如今有多少豪门富商,其财富甚至超过国库。
若能将这些财富充分利用,大明的困境或许很快就能缓解。
对方沉思片刻,显然也在考虑朱慈烺提出的方法是否可行。
但可行性极低,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得罪整个大明的世家阶层。
他注视着朱慈烺,而朱慈烺也在看他。
整个朝廷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官员都在关注他们两人。
朝廷之中,无人与商业毫无瓜葛。
一旦真正提高商税,每个人都将蒙受巨大损失。
朱慈烺笑了笑,望向自己选定的第二个任务。
“难怪会给我这个任务,看来朝局确实需要整顿了。”
心中虽有不满,朱慈烺依旧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皇,提高商税,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
“为何?”亡国问。
此刻,朱慈烺已不再顾忌宗室的颜面。
“父皇,我国各地商路上,有许多亲王与宗室参与其中,他们利用特权手段逃税漏税。我认为,增加商税并完善相关法律,让每个人都承担应有的税负,这样大明的困境便能得到缓解。”
“臣赞同此观点。”
周延儒忽然站出,向亡国进言。
亡国盯着周延儒,又看了看朱慈烺与其他大臣。
其他大臣脸色凝重,有些人眼中甚至闪过一丝寒光。
显然,若这项决定真的通过,他们所拥有的利益必定受到冲击。
然而,若他们自身利益不受影响,百姓的利益乃至整个大明的利益都将受损。
此前亡国就有这样的考量,但他一直担忧此事会引起巨大反弹,因此迟迟未敢行动。
听到朱慈烺这般肯定的话,亡国咬紧牙关。
他豁然开朗:若是灾民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有新的李自成或张献忠出现。
到那时,大明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
针对亲王勋贵下手,虽然他们会反抗,但未必会对大明造成致命打击。
既如此,又何必犹豫呢?
“好,朱慈烺,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推行新商税政策!”
亡国还另有所思,并不想一直让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毕竟打仗实在太危险了。
朱慈烺上前应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