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43章 真才实学之辈(第3页)

第43章 真才实学之辈(第3页)

叛军也有情报渠道,得知两大主力已被剿灭,自然收敛起来。

否则,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藩王们,此刻完全噤声。

他们守护自己的利益,在封地内蛰伏,静候朝廷的指示。

各地依然有许多百姓忍饥挨饿,因为土地掌握在藩王手中,他们无地可耕。

这些藩王也在观望,如果朱慈烺将矛头指向他们,那么他们恐怕就是下一个目标。

看着好不容易稍显安宁的大明,他并未追随朱慈烺的脚步,而是再度推行休养生息,将目光转向北方。

不过,近期朱慈烺显得格外安静。

甚至,许多人已经许久未曾听到他的消息。

人们不禁好奇,这位大明太子究竟遭遇了什么。

炎夏悄然而至,朱慈烺身上的衣裳愈发轻盈。然而,烈日依旧炙烤着他的头顶。

北直隶本是北方之地,为何这般酷热难耐?他心中满是疑惑。

“殿下,请您缓步而行,便不会如此燥热。”曹彰紧随其后,手中折扇挥舞不停。

尽管扇风微弱,却已让曹彰满身汗水。

“罢了,不必再扇了。”朱慈烺挥手止住。

曹彰垂首站在一旁,再不多言。

他们正赶往国子监。

此前,因一场激烈争执,若换作前几代亡国,太子竟敢如此顶撞皇帝,这储君之位定会被废除。然而,亡国并未采取行动。

因为,朱慈烺确有才能,且是他仅存的能干子弟。回想朱元璋时期,那真是人才辈出: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皆为治国贤才。

到了后来,皇室血脉渐衰,甚至屡现昏庸之辈:有的二十年未上朝,有的沉溺木工,有的耽于同性之好。

大明能传至亡国手中,实属家族福泽深厚。

如今,朱慈烺这般英才横溢,且武艺超群,亡国怎会舍弃他的储位?

于是,此事便不了了之。太子仍居其位,但他频繁出入国子监。

亡国曾言:“让他在此陶冶情操。”

这是朱慈烺来到国子监的第一个月。

国子监乃大明最高学府,现今分为南北两监。南监位于南直隶,北监就在眼前。

毫无疑问,这里是学子求学之所。

然而,这里的生源却颇为复杂:有钱、有权、有地位、有才学。其中任意三项者,均可轻松入学。唯独具备才学一项,却未必能入内。

首先,有才需考中举人,这对平民百姓而言已是极高门槛。即便考中举人,还需层层举荐,方有机会入监。

在这过程中,只要遭遇一次意外,便失去举人资格。

于是,能踏入国子监的,大多非富即贵,或是真才实学之辈。

然而,再厉害的人也比不上朱慈烺。

身为太子,朱慈烺自然不会与这些人混迹。

能陪他读书的,要么是亡国子弟,要么是他亲弟朱慈炯,还有其他一些手足。

当这些手足向朱慈烺问安时,他只能勉强挤出笑容。

这些人,他一个也不认识。

幸好,朱慈炯及时出现,化解了他的尴尬。

“孔博士快到了,你们别在这儿打搅皇兄。”

听罢,众人连忙归位。

“皇兄,你今天为何来得这般晚?”眼前的小男孩仰头望着朱慈烺,眼睛亮晶晶的。

朱慈烺拍拍他的小脑袋说:“晚了吗?”

“怎么会不晚呢?”

“可博士还未现身啊。”

“但时间已到。”朱慈炯疑惑地说道。

“无妨,只要博士没来,就不算晚。”朱慈烺挨着朱慈炯坐下,想稍作休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