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靠近多尔衮,不解地询问。
“现在攻打松山有何意义?这儿什么也没有,只会白白损失我军将士性命,即便攻破了,前面还有固若金汤的锦州。”
多尔衮轻轻按了按太阳穴。
“那怎么办呢?”
“我们的补给不足,向皇上申请也需要时间,好像很久没回京城了。”
“您的意思是……”
“没错,咱们去京城看看吧。”
锦州虽是战略要塞,可挡不住清军直取京城。
或许要绕点弯路,但对于精通骑射的清军而言,那根本算不上难题。
多尔衮权衡利弊后,意识到进攻松山的成本过高,而袭击京畿地区则更为划算,便迅速调整了计划。
“出发,改道,瞧瞧那个大明皇帝在忙些什么。”
于是,他们掉转方向,朝京城进发。
洪承畴却按兵不动,他不敢轻举妄动。
即便多尔衮释放出即将攻打京城的消息,他依然犹豫不前。
谁也无法确定这是否又是多尔衮的声东击西之计,两人已有过两次交锋,深知对方的狡猾。
夜不收一直密切留意着他们的行踪,一天、两天、三天过去。
当多尔衮的大军逐渐逼近京城时,洪承畴的心中不免泛起一丝不安。
但很快,他又恢复了镇定。
若此时撤退,万一多尔衮率军反击,该如何应对?
思虑再三,他决定留在原地。
……
京城悄然发生变化。
半月前,繁荣仅限于内城。
如今,外城也开始焕发生机。
过去的商贸活动集中在内城,现在也向外城扩展。
这显然是太子朱慈烺推动的结果,作为大明的中心,这样的都市怎能只有一处繁华?
可惜,城外的难民尚未积累足够财富,否则这些商机或许早已延伸出去。
朱慈烺欲北上,却被阻拦。
而且,某种迹象表明,有人有意引导朱慈烺更多地参与国家大事。
比如,让他审阅奏疏,与他一同商讨政策。
内城带动外城发展的理念正是出自朱慈烺之手。
商税已全面推行,反对者甚众。
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楚王,自从张琦朝率五千人教训了他之后,他便收敛许多。
如今龟缩于城中,静候张琦朝攻破其防线。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慈烺将目光投向国子监。
因为他的系统任务还未完成。
范复粹、张四处及两位尚书已被处决。
还有谁能逃脱?
朱慈烺与司马图秘密调查了半个多月,发现未被捕获的人确实罪不至死。
然而,他们都受到了相应的惩处,有的被削减俸禄,有的则被禁升数年。
这些惩罚都算比较严重了,但在系统给出的信息里,只是要求整顿朝廷,惩治亡国,并未提及具体的惩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