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独尊儒术多年,对士人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治国需要他们的智慧。
“太子真有如此言语?”亡国皱眉问道。
“确实如此,孔博士现在还在太医院休养呢。”祭酒神情严肃地说。
今日,他决心让太子为此付出代价。
“好,曹公公,去请太子过来吧。”
自从这对父子争吵之后,至今未见一面,这本就稀松平常,毕竟他们平日里相处的机会本就不多。
曹正淳离开宫殿不久便返回,神色有些异样。
“没找到太子……”
这消息如同点燃了亡国,他的怒火瞬间涌起,却又不知如何宣泄。
“我明明吩咐他在东宫待着,哪里都不能去!他到底去了哪里?让锦衣卫去找!”
随着他的怒吼,锦衣卫们迅速散开,开始搜寻朱慈烺的身影。
然而此时的朱慈烺并未回到宫中,而是在国子监外闲逛。他刚与几位博士及祭酒争论过,无处可去之下,决定走出国子监,在附近随意走走。
朱慈烺虽然年轻,却已因几次出征而小有名气,加之精心打扮,若非细看或熟悉之人,很难一眼认出他。
此刻的他与随从曹彰装扮成寻常富家子弟,漫步街头。
内城依旧繁华,商贩有序摆摊,行人络绎不绝。
五城巡检司的官兵表现得格外认真,队伍整齐划一,充满活力。
这种变化并非一日之功,如今他们的精神状态已与从前截然不同,而这变化背后的推手,朱慈烺却浑然不觉。
游览完内城后,朱慈烺提议前往外城。
“殿下,外城太过凶险……”
“你要是能闭嘴就好了。”
此言一出,曹彰立刻噤声。
主仆二人朝外城走去,当跨出外城时,一道清晰的界限映入朱慈烺眼帘。
这边是高门大户,隔一条街便是破旧茅屋,居住的多为普通百姓。
偶尔可见乞丐亡国,满怀期待地注视着朱慈烺,认为他衣着华贵必是富贵人家,希望能得到些许施舍。
但朱慈烺仅是扫视了一眼,并未掏出银两。
曹彰掏出几枚散碎银两,递给眼前的乞丐。待朱慈烺欲加阻止时,已无济于事。看着那乞丐揣着银子离去,朱慈烺摇了摇头道:“咱们赶紧离开这儿。”
“啊?好。”
曹彰不再多问,朱慈烺说什么便是什么。
然而,他们刚迈出几步,人群如潮水般涌来。
起初数十人,转眼间便是数百,越来越多。
“老爷,请发发慈悲吧。”
“老爷,我已有三日未食,求您施舍些吃食罢。”
“积德行善,长命百岁。”
这些突如其来的难民,让曹彰措手不及。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随便的一个动作,竟引来如此众多的难民?
再说,京城怎会有这么多难民?
朱慈烺心中明白,京城乃大明最为繁华之地,城门昼夜敞开,必有不少难民混入,且数目可观。
难民深知,唯有进城方能生存下去。
无论是为了声誉,还是出于真心,富户们每隔几日便会在此施粥救急。
但终究只是杯水车薪,饥饿依旧未能彻底缓解。
因此,当曹彰持银出现时,被旁人瞧见,哪怕仅存一丝希望,众人亦会蜂拥而上索要钱财。
有了钱财,便能买到食物。
可俗语有云:贫则思变,饥则生乱。
一旦饿极,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曹彰不愿掏银,便有人推搡甚至攻击他,搜寻他身上是否有值钱之物。
愈演愈烈,曹彰惊恐至极,却又难以脱身,四周数百人,如何能逃?
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朱慈烺动手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