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婉,不要乱跑。”秦阳嘱咐道,“这里人多混杂,不太安全。”
秦小婉乖巧地点点头:“我知道了,爹爹。”
安顿好后,秦阳带着徐巧儿、秦小婉和刘大娘前往斋堂。
斋堂位于寺院的西侧,是一座宽敞的大殿,里面摆放着数十张长桌。
此时斋堂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整齐地排队等待分发斋饭。
“那是赵大人。”
刘大娘指着斋堂一角说道。
果然,赵大人正坐在那里,身旁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和尚,两人似乎正在交谈。
“应该是方丈。”
秦阳说,“我们先去打饭,等他们谈完再过去。”
四人排队领到了斋饭——一碗素面,一碟咸菜,还有半个馒头。
“真香啊!”秦小婉吃了一口面条,满足地说。
徐巧儿笑着给女儿擦擦嘴角:“慢点吃,别呛着。”
吃完斋饭,赵大人走了过来:“秦小兄弟,我已经和方丈谈过了。他答应让我们在寺里长住,不过条件是大家都要参与寺里的劳作,比如种菜、打水、砍柴之类的。”
“这是应该的。”
秦阳点点头,“能吃饱穿暖已经很好了,我们当然愿意出力。”
“方丈还说,”赵大人压低声音,“他收到消息,太安城确实已经被蛮族围困,情况十分危急。我们暂时别想去那里了。”
秦阳皱起眉头:“那接下来……”
“就地安排。”赵大人坚定地说,“等待机会。或许……等太安城的危机解除,我们再设法前往。”
秦阳明白赵大人的意思——目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暂时留在龙泉寺,等待局势变化。
“我明白了。”秦阳点点头,“那我们就安心在这里住下来吧。”
就这样,秦阳一家在龙泉寺安顿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而充实。秦阳每天参与寺里的劳作,有时砍柴,有时挑水,有时帮助种菜。
徐巧儿则在寺里的织坊帮忙,用自己的手艺为寺里和难民缝补衣物。
秦小婉也不闲着,跟着其他孩子学习念经诵佛。刘大娘则在厨房帮忙,用她的烹饪手艺改善寺里的伙食。
寺里虽然清苦,但胜在安全,让人心安。
这天,秦阳正在寺后的山林中砍柴,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异动。
“谁在那里?”秦阳警惕地问道,手中的斧头已经握紧。
“是我,秦大哥。”李小虎从树丛中钻出来,“我来帮你砍柴。”
秦阳松了一口气,放下斧头:“你吓了我一跳。下次出声打个招呼。”
李小虎不好意思的笑笑:“对不起,秦大哥。我……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说。”
“什么想法?”秦阳一边继续砍柴,一边问道。
李小虎四下看看,确认没人后,小声说道:“我听说在龙泉山的北面,有一处动物特别多的山谷。我爹以前经常去那里打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秦阳的动作微微一顿:打猎?狩猎值?
“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