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从头再来 > 第100节 十月革命(第1页)

第100节 十月革命(第1页)

从陈司令家里回到北京饭店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柳侠惠不敢耽搁,马上给华总理的办公室打了电话。华总理说话的声音里透出了疲惫,明显是工作了一个通宵。当他听到柳侠惠报告的好消息后,马上来了精神。

“太好了,柳侠惠同志。有了陈司令的配合,我们一定会在这场斗争中争取到主动的。等这件事落幕后,我将在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上提议,为你记一大功,同时会为你安排合适的工作。我已经跟叶帅和其他老同志们说了这件事,他们都很赞成。”他这么说,就相当于是对柳侠惠封官许愿了。

“华总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柳侠惠谦虚的答道。停了几秒钟,他接着说道:“华总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没有问题,小柳同志。无论是什么要求,你都可以跟我提出来的。”

华总理显然是误解了,以为他有什么个人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柳侠惠所考虑的却是正在生的天安门广场的‘四五运动’。

因为太祖去世前做出的安排,汪副总理已经不是中央警卫团的最高领导了,只有一部分他提拔的军官们还听从他的命令。随着高层斗争的白热化,突然动政变的时机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这种形势下,双方只能通过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内部的会议进行斗争,夺取最高领导的位子。这个时候都军区陈司令的立场和行动将是非常关键的。

“华总理,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最近,我听到了群众中有一些反应,说周总理逝世时有不少下层的自的悼念活动都被压制下去了。主席逝世后,似乎又人在悼念主席的同时也搞起了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在天安门广场等处还生过比较大的冲突……”

华总理不等他说完,就把话题接了过来:“你说的这个情况我已经注意到了。政治局的大多数同志们认为,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有可能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方向展。我们已经做出初步决议,要求基层的党员干部们对参与这类活动的群众做说服教育工作,必要时动用公安的力量加以制止。”

“华总理,我个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您多批评。”柳侠惠说道:“我觉得,周总理在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这些来自人民群众的自的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对目前的局面起到正面的作用。以您为的党中央目前需要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如果举措得当,这些悼念活动将在全国各地爆,形成一股强大的拥护和支持您的力量……”

华总理在电话的另一头沉默了足有三分钟,然后用稍微紧张的语气问道:“柳侠惠同志,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对于周总理,我是打心眼里敬重和佩服的。只是这些底层起的悼念活动有脱离中央控制的可能,我担心会被那几个人抓住把柄……”

在后世,‘四五运动’就是被华总理镇压下去的,直到四人帮倒台几年后才得到有限度的平反。紧接着华本人也因为与元老派和改革派的分歧而被架空,最后失去了最高领袖的地位。这段时间柳侠惠一直在考虑,能否‘点拨’一下他,让他站在四五运动的正面呢?这可是中国生的真正的民主运动啊。当然,他不会指望中国就此走上自由民主的康庄大道,那是不现实的。他只是希望,华总理这个忠厚老实的领导人的执政时间能够更长一些。

“华总理,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过,您是总理和党中央的第一副主席,您所支持的任何群众运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革命行动。主席他老人家生前不是多次支持过看似混乱的群众运动吗?”为了说服华总理,他把太祖给搬了出来。

“柳侠惠同志,谢谢你!我认为你的想法很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我马上找其他同志特别是老同志们商量,争取拿出一套完善可行的办法来。”说罢华总理就挂上了电话。可以听出来,他此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第二天下午,黄副部长又来北京饭店看他了。关上门之后,他马上对柳侠惠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道:“侠哥,真有你的。干得好!”

原来,他从消息灵通的人士那里听说了:在前天的政治局会议上,华总理向出席会议的委员们出示了一张纸条,是太祖亲笔写的‘你办事我放心’那几个字,并说明这是太祖临终前召见柳侠惠同志时,托他转交给自己的。据说江青和张春桥看了那张字条之后,脸都绿了。

柳侠惠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索性向黄大哥透露了他向华总理提的那个建议:华总理应该代表中央表态,在保证都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并支持民间的那些自的悼念周总理的活动。

老黄听了,瞪大了双眼,用手摸着后脑勺说道:“这么说,那条消息是真的?”

柳侠惠问道:“你在说什么?什么消息?”老黄说,他的一位老同事今天异常激动地跑来告诉他,北京的一家小报刊登了编辑部的文章,说以华副主席为的党中央已明确表态,人民群众自的悼念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活动是完全正当,不应该以任何借口加以限制。老黄当时还不敢相信,觉得十有八九是谣传。可是,一家小报哪里有那么大的胆子,敢造这种谣?

柳侠惠也没有想到,华总理这一派的行动会如此迅。如今两报一刊还掌握在张春桥姚文元的手里,他们借助于一家不受四人帮控制的小报出如此重要的信息,也是无奈之举。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第二天,北京的街头上悼念周总理的人迅增加,比前些天多了好几倍,而且其他城市也行动起来了,天津和上海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以悼念敬爱的周总理为主题的游行。

第三天,这些起活动的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是悼念周总理了,北大,清华,北师大的学生们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游行,他们第一次打出了‘坚决拥护以华国锋同志为的党中央’的横幅。北京的其他院校的师生们纷纷仿效,有的甚至喊出了‘小平同志政治思想好,人才难得’(这是太祖的原话),‘请党中央尽快恢复小平同志的工作’,‘牢记周总理的遗愿,为实现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华总理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国都开始传颂‘华国锋’这个名字,说他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等等。这时普通的老百姓们还没有注意到,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火车站飞机场忽然来了很多军人在帮助维持秩序。他们穿着草绿色的军服,但是没有领章和帽徽,也没有携带武器。

晚上,老黄又来找柳侠,悄悄地告诉他:江青张春桥这一次是真的急了,他们在政治局的会议上大吵大闹,强烈要求立即召开有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参加的扩大会议。华总理这一派表示反对,否决了他们的提议。老黄还说,都军区的陈司令也参加了政治局的会议。他没有表态支持哪一方,但是据说他暗中派人接管了机场和火车站。所有抵达北京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们都被他的部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名义客客气气地接到都军区的一个招待所里‘保护’了起来。没有了普通中央委员的支持,江青和张春桥他们就成了少数,怎么闹也掀不起大浪了。

老黄走后,柳侠惠接到了在上海的朱淑红打来的电话,她问道:“上海人民自的悼念周总理的活动据说是得到了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同志的支持,这是不是真的?”柳侠惠肯定地回答,说“是的。”

朱淑红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接着说道:“那些组织游行的人找到我,他们计划搞一个百万人的集会,想让我在大会上演唱一怀念周总理的歌。只是,我找不到现成的歌,也没有你那样的才华给现编一啊。”

柳侠惠笑着答道:“有现成的歌啊!我知道一陕北民歌,叫做《绣金匾》,歌词里有歌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内容,只要再加上歌颂周总理的几句话就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