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深度文学网>明末烟云 > 第六章 精忠报国(第6页)

第六章 精忠报国(第6页)

周皇后伤感道:「国难当头,臣工们应该共赴国难,拿出私银为国分忧,好助我大明光复河山呀。」

周皇后九龙四凤冠下的尊贵容颜,略显憔悴,红唇失色,凤眸湿润地瞧着满朝畏畏缩缩的臣工们,心中悲叹着大明的命运。

身穿褘衣的周皇后端坐坐在盘龙宝座上,云袖中的玉手交叠放在大腿上,不时的移动着螓,和臣工们商讨着国事。

周皇后庄严道:「遥想当年,洪武永乐两朝,大明何等兴旺,洪武帝贫寒出身,却能集合天下义军,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创建天朝之大业。」

周皇后讲完话,停顿了一下,轻移螓视察臣工们的反应,每一个能观察到的臣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周皇后看在眼里。

周皇后接着道:「永乐帝迁都北京,五征漠北,制永乐大典,遣海船纵横四海,恩威天下,那时大明是如日当空,光照寰宇,万国来朝啊。」

周皇后凤眸射出威严的目光,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穿金黄褘衣的身子缓缓站了起来,轻移莲步到御座前方五层台阶前,从云袖中伸出玉手扶在汉白玉栏杆上。

国难当头,妆容自然收敛,略施薄妆。只见细长玉手上的长长指甲未沾任何蔻丹,但也显得珠圆玉润似的柔美。

周皇后摆动身子,肩上的云肩便轻轻的晃动两下,九龙四凤冠上的奇珍异宝也释放出珠光宝气、丁佩之声。

周皇后庄严道:「为何这十几年来,总是贼寇不断,天灾人祸此起彼伏,朝廷税赋难支,各省民怨沸腾,以前你们还可以说魏忠贤乱政,如今时过境迁,为何大明依然还是步步维艰呢?」

臣工们听到周皇后此言,全部跪伏於地,老年通红,哑口无言、胆战心惊。

臣工们悲哀道:「臣等,有负国恩,有负皇上,臣罪该万死,皇后娘娘息怒。」

周皇后单手扶着汉白玉栏杆,本来身体就高挑柔弱,看着皇上整天悲痛欲绝,周皇后也感同身受、身体抱恙。但是性格严谨的周皇后,在人们面前永远都表现出母仪天下的威仪。

周皇后庄严道:「皇上如今每天布衣减食,身体每况不佳,却依然坚持清晨既起,亲力亲为,不厌其烦批阅奏章,臣工们应该感同身受,以此为榜样,尽心尽力为国分忧、为国尽力,助我大明重振江山呀。」

臣工们跪伏於地,惭愧道:「臣等谨记皇后娘娘的教诲,必当竭尽全力,报效国家,重振大明。」

朝堂上,臣工们传出一片此起彼伏地哭声,不知道是为大明痛心而哭,还是担心自己的脑袋而哭。

周皇后凤眸里的眼珠子缓缓的左右移动着,眼神在不察觉间淩厉无比。看着这一群只知道哭哭啼啼地臣工们,周皇后内心里万分的失望和感慨,但如今也只能靠他们来维持这个朝政了。周皇后无奈的仰闭上眼又睁开凤眸,看了一下乾清宫大殿顶部的华贵装潢。

接着周皇后转身往暖阁走去,宫女太监们紧随其後。王承恩见机行事,上前两步面向着臣工们,脸上一片平静无波。

王承恩尖尖的嗓音道:「退朝。」

周皇后转身轻移莲步走向暖阁,在王承恩与宫女太监们的跟随下,寻崇祯帝去了。

臣工们在周皇后走入暖阁以後,也有条不絮的如潮水般退去,只听见一阵衣袖摩擦声和走路声。

一下,乾清宫大殿里,再次回复宁静,变的静悄悄起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