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太祖忽感振奋。
杨士奇神情从容,毫无异样,拱手道:“陛下英明。”
“陛下此言,极为有理。”
“臣也认为,**统领四海,威势无匹,若存疑心,则上下惶恐,不得安宁。”
“朝纲动荡,国基动摇。”
“此等隐患,陛下不可不察!”
他语气温和稳健,井然有序:“适才臣劝陛下停止追查刺杀吴王之事,便是为此考虑。”
“陛下为君,不应轻易引发猜忌,更不可因私虑而搜罗天下。”
“至于吴王的威胁?”
杨士奇稍作停顿,严肃说道:“经此一事,臣自会强化吴王身边的防卫,杜绝隐患。”
“有陛下庇护,吴王便再无危险。”
太祖始终注视着杨士奇的表情和目光。
待其说完,依旧凝视。
那双龙目,似欲将此人彻底看穿。
片刻之后,老朱才高声称赞:“说得妙极!这般才干,堪当宰辅之任。”
“先前仅授你一个翰林院编修之职,实在委屈了你的才华。不如再升两级,让你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你觉得如何?”
在翰林院里,侍讲学士的地位仅次于翰林学士,地位尊崇,非同小可。
而且,侍讲学士经常陪侍皇帝与储君左右,深受**信赖,身份极为特殊。
杨士奇受宠若惊,连忙说道:“臣多谢陛下厚爱!”
“熥儿对你颇为看重,我也对你抱有很大期待。”
老朱站起身,拉着他的手。
从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出,这眼神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望着心爱的孩子一样。
老朱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今后你要尽心尽力做事,不要辜负熥儿的信任,也不要让我失望。”
杨士奇感动万分,说道:“陛下和吴王殿下对我的知遇之恩,如山如海,我铭记于心,永生难忘。我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朱拍拍他的肩膀,道:“好!”
“有你这样的人辅佐熥儿,我就安心了。”
“我近日身体欠佳,食欲不佳,今日就不留你在宫中用膳了。”
杨士奇急忙跪下叩谢:“臣告退!”
随后,他恭敬地站起来,拱手弯腰后退几步,才转身离去。
直到走出庭院,他才察觉到,自己的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幸而此时正值深秋,他穿着不少衣物。
即便里面已经湿透,外面却看不出丝毫痕迹。
只有额头上和脸颊上的细密汗水,无法隐藏。
长舒一口气,他的心跳这才渐渐平稳下来。
昔日曾听同窗提及,**见了龙颜,凡人难免心生畏惧,难以自持。
杨士奇一直认为这是夸张之辞,不足为信。
今日亲身体会,才明白能凭一己之力夺取天下的**,有多么令人敬畏。
**之心深不可测,**之威更是难以揣度。
不过,这也因为是陛下私下召见,单独交谈。
加上还要替吴王出谋划策,达成目标,难度自然大大增加。
若是只在大殿上,随众人一起**,绝不会如此。
杨士奇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心中默默庆幸一句“幸好”。
杨士奇忽而想起了吴王殿下,竟能在皇帝面前从容自若,进退得宜,一举一动间便赢得皇帝的信任与肯定。
杨士奇起初并未对此感到惊讶,如今方知此事何等艰难。
心中对吴王殿下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