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是深秋时分,
杨士奇的额头却已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始终冷静自持,无论是面容表情,还是眼神神态,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但此刻的杨士奇毕竟不过二十多岁,
这是他生平首次面对当今圣上,
还要施展筹划已久的计谋,又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要说全然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任何人初见圣颜都会紧张,
尤其圣上已经动怒,更是如此。
这很自然,不会招致朱老先生怀疑。
朱老先生并未回应,陷入沉思。
凝视着天空游弋的云朵,他的思绪仿佛被牵引到遥远的天边。
片刻之后。
老朱缓缓起身,开始在原地来回踱步。
过了一阵,才停下脚步。
龙目微闭,注视着跪伏在地的杨士奇,问:“这是你所想吗?”
“正是。”杨士奇答,“启禀陛下,此乃草民所见。”
老朱俯身向前,目光触及他低垂的脸庞,说道:“抬起头来,看着朕。”
杨士奇只好慢慢抬起头,直视老朱。
老朱挺直身子,再次询问:“难道你真的一点都不疑惑?难道你不认为朴家背后另有他人操控?”
杨士奇神色自若,回应道:“臣以为,世间之事,无需事事存疑。”
老朱举起手,却又放下,似心中万千情绪涌动却无处宣泄,高声说道:
“然而,他是朕的孙子,大明的吴王,竟在金陵遇刺,怎能不彻查?”
“若熥儿有何不测,朕即便屠戮十万、百万之众为其陪葬,也无法平息心头愤懑。”
“生死皆由天定!”杨士奇平静地说,“陛下曾有一位皇孙,不也曾意外离世?”
“还有陛下的皇子,大明的故太子,一向体健,却因风寒卧床不起,终至亡故!”
“至于殿下之母,故太子的妃子,在诞下殿下后不久,亦不幸辞世。”
“他们皆为陛下至亲,难道陛下都要让百万人陪葬?”
他话毕,再一次叩首,额头紧贴地面,面容隐于阴影之中。
老朱伫立原地,整个人仿若被雷击,僵硬不动。
良久,他的手才颤抖着抬起,指向杨士奇,以缓慢的语调说道:“你是要朕查明,他们的死是否皆存蹊跷?”
“陛下圣明,臣绝非此意!”杨士奇急切地解释,“臣只是想说,世间诸多事,本就难寻端倪。”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皇长孙之事,是意外!”
“故太子之事,是意外!”
“常妃之事,也是意外!”
“昨日吴王遇刺,仍是意外!”
“陛下,世上许多事,终究查无可查。”
“哪能样样都有人看见,件件都有凭据可查呢。”
“许多事情,本就难以说得明白。”
“永远都说不清楚。”
“或许只有上苍知道。”
“倘若每遇变故都要紧抓不放,大张旗鼓地追究那些……”
“民心必乱,国家难安。”
“圣上啊,凡事应适可而止,就此作罢如何?”
杨士奇话音刚落,朱元璋依旧伫立原地,抬着的手缓缓放下。
他脸上的怒色已消,然而眉宇间的复杂情绪却藏不住。